《建築落成的平行時空:精神與理念建構的未來》

探索建築渲染世界的本質與魅力


建築擁有兩次生命,一次是在現實世界中被建造出來,另一次,則誕生於想像,一個由理念、夢想與靈感構成的渲染維度。

渲染世界的建築如同實體建築的雙胞胎一樣,這個維度中,每一座建築同樣都擁有自己的生命樣態與意義。

MAUD《學籽科技小學》

 

在渲染的維度中,它們尚未建成,卻已擁有完整的形式;尚未佇立,卻已能被觀看、理解與感受。對建築師與視覺創作者而言,渲染不再只是設計流程中的附屬產物,而是構築建築「第二次生命」的媒介,一種通往理想、願景與潛力的傳輸裝置。

傳達建築未來精神

如同Luxigon創始人 Eric de Broches des Combes所言:渲染圖並非建築未來面貌的真實再現,而是「傳達建築未來精神面貌」。在這樣的觀點下,渲染圖並非為了呈現建築「會是什麼樣」,而是關乎「它希望成為什麼」。這是建築的第一次誕生,在想像之中。渲染圖裡的建築,如同實體建築的雙胞胎,共享著相同的靈魂與精神。但這些圖像中的建築往往更接近概念的純粹體,它們不受現實材料與預算的制約,而能以最自由的形式表達設計背後的核心價值與語言。

越南河內 音樂島 (Isola della Musica) — RPBW

建築設計靈感源自於當地的珍珠養殖歷史,如珍珠光澤般的漂浮於水面。渲染圖中表現了場域的寧靜,霧氣微散、天光柔和的氛圍中,建築以一種極度內斂、幾近禪意的姿態,如珍珠升起於水面,與自然、光影共生。

挪威 The Whale — Dorte Mandrup A/S

透過曲面如鯨背的屋頂、與北極海岸融為一體的地景構成,提出了一種「建築是觀看與被觀看之間的共感機制」的觀點。而在渲染圖中,建築與地貌交織、光影流動於肌理之上,構成一種介於靜謐與張力間的敘事感

加拿大 努納武特因紐特人文化遺產中心 — Dorte Mandrup

以風雪掩蓋地表所形成的自然線條為靈感,回應了因紐特人稱為「kalutoganig」的地景痕跡。透過渲染圖的詮釋,建築與雪地肌理之間的關係被溫柔描繪,不僅表現了空間邏輯,也呈現出文化記憶與自然共棲的溫度

2025大阪世博會 荷蘭館 — RAU Architects

以水與太陽為意象的荷蘭館,設計了突出的圓形「人造太陽」,象徵從水面冉冉升起的太陽,傳遞未來希望的象徵。途中描繪水面升起的旭日貫穿建築立面,太陽結合水的意境,建築立面水波紋路的細節,曙光照耀行走的人們及廣場

 

預示未來,而非再現真實

渲染的本質,不是對現實的模擬,而是對未來的預示。它讓尚未發生的建築先被理解、尚未存在的空間先被感受、尚未命名的價值先被投射。這樣的過程不只是傳遞資訊,更是一種引發情感與共鳴的設計語言。也因此,渲染圖不僅是被視為「產品展示圖」,也可以是一種價值敘事的表現方式。在它們之中,建築得以提前與使用者對話,也讓設計師與空間本體建立出時間性與精神性的連結。

 

啟發對生活的想像與嚮往

渲染的世界就像另一個時空,一座座建築早已誕生,佇立在尚未抵達的未來中,它們未必真實,卻傳遞著設計背後的理念、文化與價值;它們未被觸碰,卻深刻地啟發我們對生活的想像與嚮往。它讓我們在一切還未發生之前,就擁有了與未來生活的第一次相遇。


 
Next
Next

《沉浸式科技打破螢幕界線:未來生活感知的進化》